可口可乐、老干妈、霍元甲和桑塔纳

2015/9/25 10:06:24文章来源:车天下编辑:陈毅忞浏览:
若不是看了颜光明老法师的那篇“不算吐槽的吐槽”,我几乎已经忘了,上海大众已经成立整整30年——从那句“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开始。诚然,今年北京车展“大众之夜”电费主题是“在中国发起电动车攻势”,但其实质内容更类似于30年大回顾:如同奥斯卡奖一般,大众旗下所有品牌和车型逐一上

若不是看了颜光明老法师的那篇“不算吐槽的吐槽”,我几乎已经忘了,上海大众已经成立整整30年——从那句“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开始。诚然,今年北京车展“大众之夜”电费主题是“在中国发起电动车攻势”,但其实质内容更类似于30年大回顾:如同奥斯卡奖一般,大众旗下所有品牌和车型逐一上台亮相。每一款经典的历史和传奇,都用影像和声光电的方式加以渲染。诺大的国家体育馆,成了德国大众集团的“汽车世界”。场面之大啊,据说是中国历次车展中最牛叉的。

如今的天朝车市早,早已不再是大众一家独大的局面,且厂商这两年负面新闻不断。但不可否认,它依旧是中国受众最多,最成功的汽车品牌之一。从1983年踏入天朝的那一刻开始,桑塔纳如同一股旋风,快速征服了这片土地。

1980年代初,天朝轿车年产量不到6000辆。以拥有1100万人口的魔都为例,一特瓜子只有3座公共加油站。这种条件下,1984年,德国大众签下了看似没有前景的“魔鬼契约”——和上海拖汽总公司牵手,在上海牌轿车厂的原址上,成立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而在上海大众还未成立之时,“中德拉锯战”已经打响:当初,德方相中的车型是奥迪100 C4。他们认为它的模样和上海牌轿车有几分神似,属于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标准领导用车,必定能讨未来婆家的喜欢。可惜事与愿违。天朝人恰恰觉得奥迪100太端着,模样虽俊俏,却傲娇冷艳不亲民。他们看对眼的是一款三厢B级中型新车,认定它更适合做天朝人的“小媳妇”——即PASSAT B2。

其实早在1978年,中国就有搞合资车企的打算,并向全球知名汽车企业伸出橄榄枝,只有大众不顾一切地伸手接了——据说在德国人之前,美国克莱斯勒曾跑来看过,卖了一款道奇发动机给天朝。买方横算数算就觉得不划算,连“轰”带骗地求着他们打道回府。通用也跑来看热闹,看过以后……拍拍屁股,不留一片云彩地跑了。

PASSAT B2,即德国大众第二代帕萨特,是1973年版PASSAT B1的改良品种。在北美被命名为Quantum;在阿根廷被唤作Carat;在墨西哥则为Corsar;在霓虹,由于是大众授权日产生产,被称为Nissan M30;而在欧洲和巴西,它是Santana——这一响亮的大名源自美帝的加利福尼亚。传说那里有一座盛产葡萄的山谷,常年刮着一股强劲旋风,当地人都叫它Santana。这名字太有寓意了,就它了!于是,PASSAT B2进入天朝时,用了巴西名字,还有了一个无比响亮的中文名:桑塔纳。

桑塔纳可以说是世界汽车史的奇迹。其中,普通型桑塔纳(即普桑)更是当之无愧的天朝第一神车——从1983年诞生到2012年谢幕,它以扎实的底盘,考究的做工,实在的用料和宽敞的空间,赢得无数天朝消费者的芳心。它车如其名,席卷天朝车界整整29年,累计销量2292041辆。

1983年4月,上海拖汽总公司以CKD的方式,也就是“将全新整车肢解后,以散件运抵中国进行拼装生产”的另类方式,敲打组装出第一辆桑塔纳,而且和海外版本几乎没有差距。据当年参与组装第一辆车的钣金工陈争鸣描述,这第一只“螃蟹”,是在原上海牌轿车几近原始的车间内完成的。当时,国产轿车都靠“锉刀锉,榔头敲,长板凳当工作台”的土办法完成,跟不要说什么机械手和自动流水线了。

当德国进口桑塔纳车身外壳,闪着金光从木箱中跳脱出来的那一刻,陈争鸣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车不用“敲”就可以“拼”起来!车身又平整又光亮,就像镜子一样,根本不用手工敲打。“天朝汽车技术顶尖人才”陈争鸣突然明白,德国记者那句“技术差距起码有30年”的感叹绝不是什么傲娇,而是事实……

其实,用如今与时俱进的眼光看来,1980年代的普桑真是一款朴实到没朋友的轿车——采用1.6L直列4缸8气门化油器汽油发动机,最大功率为87马力/5200转,采用4挡手动变速器,前麦弗逊独立悬挂和后拖曳臂半独立悬挂。它没有任何高大上的玩意儿,没有真皮座椅、没有防锁死刹车系统、没有安全气囊和遥控钥匙。在其成为魔都标配出租车后,颇不舒适的“臀感”更被无数擦头爷叔吐槽。

可能有看官问了,之前你说的那批道奇发动机去哪里了?全在第一批合资生产的普桑里!

1986年,桑塔纳累计达到1万辆,第一批车的市场价在18万元人民币。那句“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豪迈广告词,成为当年高帅富的不二代言。为什么?因为即使在十年后的1993年,大学毕业生一个月的平均工资也就78元。所以,当时普桑绝对属于顶级奢侈品,比现在的奥迪A8都值钱。

还是1986年,10月英国女王首次访华。BBC拍了一部纪录片,CCTV要买版权播放,可是腐国媒体兄弟不地道,狮子大开口要价忒狠了。还是“无冕之王”脑筋灵泛,找到可口可乐中国公司,求赞助20万美元。后者一口答应,不过有个条件:在片子播放前后,放可口可乐的广告。美国人的脑筋也灵泛,虽然公司一年在中国卖汽水也赚不到20万美元,但广告一经在央视播出,就意味着可以光明正大地买汽水儿了!

而就在几个月前,中国的摇滚教父崔健要开个人音乐会,找可口可乐求赞助被拒了。为什么?因为摇滚乐属于地下音乐,不积极向上!因为可口可乐是美国大兵的好基友——可怜的快消品牌之王,在进入天朝的最初几年,被欺负得比童养媳还惨,连屁都不敢放带响的……

不信?1979年,可口可乐成为第一家进入大陆的外企之后,于1981年在北京正式建厂,生产可乐专供饭店,收取外汇。次年初,征得外经贸部同意,公司将剩余部分投放市场内销——175ML玻璃瓶装定价为4元。真是贵过五粮液,堪比茅台酒。而当年上海一个熟练工的工资刚刚超过50元。这铁定是没人爱的节奏。于是,公司决定高调一把,在北京各大商场举行大规模推销:买一瓶可乐,送一个气球或一双带包装的筷子。当时,天朝老百姓对这种咳嗽糖浆味的汽水还是很感冒的。外加那是一个要啥没啥的时代,“买汽水送礼物”的小花招吸引到不少无知群众,成就了天朝当代市场经济下的第一次卖场促销。

麻烦来了!京师各大媒体纷纷出大招攻击。《北京日报》的内参首先发难,以《可口未必可乐》为题发表文章,认为引进可口可乐是浪费外汇资源。政治局常委陈云批示:“只准卖给外国人,不准卖给中国人一瓶。”一夜之间,所有的可口可乐被迫撤柜。

美国人搞不懂了,促销活动而已,有那么严重吗!卖个汽水都能和政治扯一起?但他们早已买不来后悔药。那时,贴着可口可乐标记的汽水,整箱整箱地从丰台五里店的生产厂往北京里运,统统被被警察拦下,任你磨破嘴皮子地求爷爷告奶奶,就是一句话!不让进城。

和之后发生的事儿相比,“促销事件”只是洒洒水!1983年,某地卫生部门(估计是看菜吃饭的好手)看洋媳妇如此不受待见,就来了一个落井下石——他们说,东北某研究所发现,小白鼠喝了可口可乐之后非常兴奋。据此判定,可口可乐含咖啡因,不符合卫生要求……

这么轻飘飘的一句话,可口可乐被迫停止了天朝的一切内销事务,工厂停产闲置。真是人艰不拆啊!于是,公司开始了在中国的漫漫“维权路”——一方面,他们搜集了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含咖啡因的饮料。另一方面,邀请官员出国访问。希望以此能说服当时的政府:“你们最爱喝的茶,所含咖啡因是同等浓度可乐的6倍,为什么不禁茶,却不让喝可乐呢?”

可惜收效甚微。无奈之下,可口可乐只好求助合作者中粮公司,请他们救可乐于水火。

负责协调此事的中粮糖酒杂品处处长陈光出马了。他给《新观察》写文章反驳,但杂志拒绝发表。他又写报告到部里,部里表示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最后,他和副总经理朱晋昌想了一大招——以“人民来信”的形式向中央反映。信写得极有水平:可口可乐96%的原材料是国产,美帝供应的浓缩液只占成本的4%。北京内销的可口可乐,不仅没花国家一分外汇,通过旅游饭店,还为国家赚大发了。如果能将剩余部分投放市场,一方面丰富市场供应,同时工厂可获得可观利润。

当时,外经贸部部长陈慕华的女儿恰好是杂品处员工。于是,这封“人民来信”以“单位到家的速度和距离”送到陈部长手中,可口可乐就这么救活了。美国人终于学乖,开始了夹着尾巴做汽水——悄悄地进村,打枪滴不要,踏上了低调扩张之路。

如今香港迪士尼副总裁,当时负责可口可乐中国公关业务的卢炳松曾说:“可口可乐就是其它在华外企的晴雨表。一有什么风吹草动,我的电话就响个不停。其他企业都来打探消息,比如你们是不是又挨批了?什么时候搞定通知我们。我们有个东西,不知道要不要往上送。”

1983年,如果将其比喻作一个十字路口,那么德国大众巧遇绿灯通行无阻;美国可口可乐在黄灯闪烁时冒险通关。而在同一个红绿灯下,“老干妈”陶华碧没有过马路,她连红绿灯都不认识,只是小心翼翼地沿着人行道拐了个弯,走向下一个更繁荣的街口。

上世纪70年代末,寡妇陶华碧在外打零工时,制出一种超好吃的辣椒酱,“老干妈”的秘方就此诞生。没多久,她开始做小买卖——晚上做米豆腐(贵阳最常见的一种廉价凉粉),白天背到贵阳龙洞堡的几所中专附近叫卖。由于价低量足,吸引了许多学生光顾。

“当年,她只要碰上我这种穷学生,分量不仅没减,反还额外多些!”贵州省长顺县政协委员的欧阳梓刚回忆说。就是他第一个管陶华碧叫“老干妈”。没多久,其他童鞋都跟着一齐喊。“老干妈”这一响当当的江湖名号就此诞生。

几年后,贵阳龙洞堡公干院的外墙外,多了一家倚墙而建的“实惠饭店”。其实就是一爿用废弃旧砖、油毛毡和石棉瓦搭成的路边摊,专卖特制的豆豉麻辣酱拌米豆腐或冷面——陶老太终于得偿所愿,有了自己的固定资产。那时如果有城管或拆迁队,估计一时半会儿也搞不定。很多客人吃完后,都会再买一些麻辣酱打包带走,甚至还有人特地跑来买酱料。

没过几年,贵阳修建环城公路,昔日偏僻的龙洞堡成为贵阳南环线主干道,途经此处的货车司机日渐增多,成了“实惠饭店”的主要客源。陶华碧近乎本能的商业智慧迸发出来——她向司机免费赠送自家作的豆豉辣酱、香辣菜等小吃和调味品,大受欢迎。

“龙洞堡老干妈辣椒酱”的名号不胫而走,很多人就为尝一口她的辣酱,从贵阳市区专程赶来。对于慕名而来的新客人,老干妈坚持半卖半送。无奈来的人太多——1994年,“实惠饭店”更名为“贵阳南明陶氏风味食品店”,辣椒酱系列成为小店主打。

尽管调整了产品结构,但辣椒酱依旧供不应求。龙洞堡街道办事处和贵阳南明区工商局开始游说陶老太,让她放弃餐馆经营,办厂专产辣椒酱。老干妈干脆拒绝,理由很简单:“如果小店关了,那些穷学生到哪里吃饭?”每次政府和陶华碧谈到这一话题时,她总是边哭边说,让人根本接不下去。不过,胳膊拧不过大腿,让老干妈办辣酱厂的呼声越来越高,许多受其照顾的学生都成了说客,参与到游说行动中。

1996年,陶华碧借用南明区云关村村委会的两间房子,“老干妈”品牌正式诞生。16年后,美国奢侈品电商Gilt把“老干妈”奉为尊贵调味品,限时抢购价11.95美元两瓶,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奢侈品。“老干妈”还获得了一个无比高大上的洋雅号:godmother。更被无数海外的天朝游子,视为想家时最好的安慰。

1983年,真一个神奇的年份。那一年,天朝的第一辆大众桑塔纳组装成功。那一年,可口可乐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牢牢抓住了内销权。那一年,“老干妈”陶华碧开始发迹。还是那一年,邓爷爷发话:“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香港电视剧《霍元甲》在内地播出,万人空巷;天朝第一家超市在首都开业……改革开放第5年,商业,开始“入侵”天朝城乡的每一个角落。



关注微信号:12缸汽车(kf12gang)看更多猛文。

车天下
12缸普通会员
作者的其他文章
    我要评论
    (温馨提示:登陆后才可以发表留言,您要先登录。) 发表评论
    >> 更多评论0
    大家都爱看
    相关阅读

    微信扫一扫12缸
    超过百万粉丝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