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50,真的是营销陷阱么?

2015/11/9 10:11:42文章来源:名车志Daily编辑:陈毅忞浏览:
最近,50:50的配重比又被某些媒体达人顶到了风口上。以宝马为首的一票品牌也成为众矢之的,这吹了几十年的高精尖,原来是个纸老虎。而作为我马文化的光荣传统,大家在朋友圈手抖转发的同时,黑下各位养马bimmer简直是必须的,“不懂车”“被洗脑”“没车技”“仗车好”——额,一秒前不刚说是纸老虎么。

开宗明义:50:50更大程度上是个“工程概念”,而非“功能配置”。


最近,50:50的配重比又被某些媒体达人顶到了风口上。以宝马为首的一票品牌也成为众矢之的,这吹了几十年的高精尖,原来是个纸老虎。而作为我马文化的光荣传统,大家在朋友圈手抖转发的同时,黑下各位养马bimmer简直是必须的,“不懂车”“被洗脑”“没车技”“仗车好”——额,一秒前不刚说是纸老虎么。

所以今天就来聊聊这50:50。为了避免大家又拿太长不看作为理由,这里先开宗明义的解释下:

50:50更大程度上是个“工程概念”,而非“功能配置”。有点不明所以?那就接着往下读……



起点

>>>车不是大车生的,而是从工程师手上的设计图开始,经过逐步研发、调整,最后定稿进入量产。50/50便是在设计流程之初确定的一个设计准则:前后轴最终将承担相同的载荷。这个概念的发起其实始于1982年的第二代3系,就是我们常说的E30。
E30 M3 - 前后胎宽140毫米,最大功率约200马力。稍微有点动力概念的人已经可以想象个中酸爽……

从E30的入门款316e到直列六缸325i,由于发动机、传动系统的差异,前后的配重比例不尽相同。其中325i的数据已经接近前后均衡的状态,M部门的厨子看上了这块好食材,下锅炖出初代M3。也正是从M3开始,宝马的量产车首次开始对外宣传50/50的配重比例。为啥特别指明是量产车呢?事实上当时的各类赛车早就开始了这样的设计,比如宝马自己就曾把初代量产三系E21改造成50/50配重的赛用车。

E21 Racing - 题外话:这些快30年的老玩意儿到现在都不时在纽北出没,咱还真是吃了没文化的亏……

那为何是50/50?出于功率、养护成本以及备胎更换便利的考虑,即便你是M3这种小怪物,当时都只有前后统一的轮胎规格。为了强调运动性能,德国工程师又玩了把心跳,50/50配重刚好可以让前后外侧车轮在匀速过弯时同时到达极限——注意措辞:“匀速过弯”、“外侧车轮”这俩条件必须带上,背后复杂的偏航角、偏移率知识日后再撰文梳理,现在你只要记住,加上这俩词,逼格满分。

之后,宝马显然在E30 M3的口碑上尝到了甜头,在随后的E36、E46平台上开始彻底贯彻50/50配重的设计准则,虽然还是存在一些型号差异,但基本可以控制在单驾驶员、满油时1-2%的落差范围。从这个时间点开始,50/50概念已经贯彻进入了图纸层面,这和E30 M3那样依靠后期优化来“达标”的思路有了本质的不同,配重成为了“设计基因”。顺带着,宝马还把这一准则带入了几乎所有系列的车型,把这句口号一路喊了20来年,“平衡”成为了“品牌基因”。

E46 330d - 柴油款相比330i汽油款总体增重了100公斤,其中40公斤来自靠近前轴的发动机,其余60公斤来自靠近后轴更为粗壮的传动件,最后两款车的前后重量分配差异被控制在了1%以内。

发展与质疑

>>>“超跑、赛车都接近40/60了,你这‘完美配重’根本就没谱”——这是近期大家评价平衡配重时最喜欢使用的论据。确实,在现代赛车技术的发展论证中发现,极限条件下后轮略高的配重(55-60%)会更有利于圈速的提高。

Rocket方程式赛车 - 45/55的配重唯有在赛车设计中才有它最大的意义,它们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快。但民用车设计反而要考虑更多。

宝马自己其实也注意到了,从E46开始,马力飞涨,宝马随即迅速的加宽了后轮,并配合日益精密的底盘反馈、愈发强大的电子控制系统来提高车辆的极限性能。但配重上,小众性能车型终究要服从于当前的量产车平台,为了些许的提升而大幅修订整体硬件布局并不算是个理智的决定。

但“不够快”这个理由就能否定50/50的意义么?也不尽然,现实意义上,

由于预设了精确的前后轮配重,给底盘工程师带来了很大的设计便利,前后负载相同后能进行更精确的底盘结构设计,宝马的路感口碑也正是从E36开始建立起来。

仔细审视3系各款各代的底盘零件编号,你也能够发现历经多次换代而无需变更的元老零件,透露出浓重的传(jian)承(shang)意味。

工程师的美学

>>>而在非现实的意义上,这背后还有一层“情怀”。作为一个前工程师,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50:50流露出的是一种工程上的自信,甚至炫技。平衡、对称是种至高的工程美学,当你完成最终设计,产品顺利下线,称重结果显示重心完美的落在公差范围内——那个瞬间,你眼中不只是车,就连图纸本身都变成了一件艺术品。

宝马总部大楼和宝马博物馆 - 连总部建筑都传达着浓重的平衡、对称的工程美学追求。这帮强迫症……

或许你会觉得我太过煽情,但可以去看看新款马自达MX-5的50:50配重广告,再想想斯巴鲁每每参展就要架上一套的STI全对称动力布局,最后再重温下乔姥爷对iPhone4内部“PCB布局美感”的吹毛求疵。这些都有用么?也许……但它们美么?美的毫无疑问。
MX-5广告 - 其实,翘翘板的创意来自于宝马1M当年的视频广告。

所以,即使这一切真的是营销陷阱……我也不想骂醒这帮可爱的家伙。




关注微信号:12缸汽车(kf12gang)看更多猛文。

名车志Daily
12缸普通会员
作者的其他文章
    我要评论
    (温馨提示:登陆后才可以发表留言,您要先登录。) 发表评论
    >> 更多评论0
    大家都爱看
    相关阅读

    微信扫一扫12缸
    超过百万粉丝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