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轿车销量榜全新解读:朗逸跌落

2016/12/14 16:11:00文章来源:盖世汽车每日速递编辑:王小夕浏览:
研究院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整理出了2016年11月轿车(批发)销量排行榜。11月份轿车市场(批发)销量实现128.0万辆,同比增长11.0%,与8月份相比(11.4%),增幅继续收窄。朗逸跌落神

研究院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整理出了2016年11月轿车(批发)销量排行榜。11月份轿车市场(批发)销量实现128.0万辆,同比增长11.0%,与8月份相比(11.4%),增幅继续收窄。


朗逸跌落神坛 轩逸拿下冠军

                                 


排名销量前十的车型中,轩逸将长期占据中国轿车销量霸主地位的朗逸踢下了神坛。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由于3月份上市的全新轩逸进行了大改款,在采用日产-雷诺集团全新的CMF平台进行开发后,全新轩逸除了继承了老款轩逸空间大、省油、静谧的优点之外,提升了整车底盘的运动性和行驶品质。应该说这样的改变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但从车型数量上来看,大众继续保持绝对优势,共占据4席,分别是朗逸、速腾、捷达、宝来,四款车型中朗逸和捷达同比微增,而速腾和宝来则分别有13.7%和22.8%的增长。入围前十的轿车车型中,德系4款,日、美、韩系则各有2款。吉利帝豪EC7以不到1200台的劣势屈居起亚K3之后,位列第11位,因此11月轿车市场销量前十中没有自主品牌产品的身影。

纵观11月销量前十的车型,与去年同期相比大部分车型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但增长幅度远不如10月,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受到去年政府开始实行的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刺激,使得去年11月的轿车销量突然高涨。而到今年11月,购置税减半利好政策的刺激效应已经大大递减的结果。




而分派系来看,在2016年11月的轿车销量中,德系品牌在中国共销售368,556台,同比增长8.8%(如图一),在轿车市场仍占据绝对优势地位。而从市场份额上看,德系占据整个轿车市场28.8%的市场份额,与排名第2的日系和排名第3的自主品牌轿车相比,仍然占有较大的领先优势(如图二)。



但必须指出的是,在中国轿车市场,德系车的这种市场优势正在逐步缩小。我们看一看销量前十的四款大众品牌车型:它们要么基于大众的PQ系列平台开发(朗逸、速腾、宝来),要么基于A2系列平台开发(捷达),开发平台都堪称“古老”。在专业人士眼中都被讥为“拉皮换壳”的换汤不换药车型。从市场角度上看,目前中国消费者对于轿车的购买需求普遍仍以家庭代步为主,大部分家庭仍处在购买人生中第一或第二辆车的阶段。这些人对于汽车的认识并不成熟,只要外观、内饰、空间这些看得见的地方做得好,价格、油耗和性价比说得过去,基本就不愁卖。而行驶品质和技术是否先进并非车型是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从这个角度上讲,大众是最懂中国市场的品牌。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消费者也会变得越发理性和成熟,对于整车行驶品质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大众的这几款中低端车型如果继续再换汤不换药地“拉皮换壳”继续吃老本,压力会越来越大。

帝豪、比亚迪F3、艾瑞泽5分列自主品牌三甲



当我们放宽范围,自主品牌中,吉利帝豪EC7继续位列自主品牌轿车销量排名第一,比亚迪F3以17,390台的销量紧随其后。而奇瑞艾瑞泽5则以16,504台的销量16,973位居自主品牌轿车销量第三。以往长期排名自主轿车销量前三的长安逸动,本月销量为10,571台,无缘自主三甲。



实事求是地说,从技术角度上讲,这几款产品和其所在品牌以前开发的产品有一定进步,但和外资品牌相比仍然存在差距,远不能用技术有多么“先进”来形容。但它们之所以能取得市场认可,并不是这三款产品的技术水平有多高,而是因为它们是目前自主品牌轿车中最会揣摩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外观好看、空间大、价格便宜性价比高、油耗也控制在比较低的水平,这是目前中国消费者对于轿车的主流需求。因而在目前自主品牌普遍对轿车市场“弃疗”的情况下,还能在“万台俱乐部”上站稳脚跟。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汽车走入家庭仅十余年左右的市场来说,产品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并不是比拼谁的技术更先进,而是比拼谁更懂中国市场。在短时间内,由于中国品牌比外资品牌更懂中国市场、更会揣摩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通过与外资品牌比拼产品的性价比优势,仍然能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但从上面所说的轩逸将朗逸踢下神坛的例子中,也要看出:随着中国消费者消费观念的不断成熟,未来对整车质量、行驶品质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在目前世界主流车企都在力推模块化平台、降低开发成本、提升行驶品质的大背景下,自主品牌如果还继续靠“拿来主义”式的逆向仿制、吃“性价比”的老本这一招,对形成自己的正向研发能力和体系的培养没有好处,实际上是牺牲了自己在开发能力上的长远培育,换来了短期的性价比优势。长此以往,未来在市场竞争中压力会越来越大,市场空间和机会也会逐步流失。这对于自主品牌整车企业、零部件配套企业的研发能力、管理体系和用人机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笔者认为,在中国消费者消费心理日趋成熟(说白了就是越来越懂车)、消费口味和市场风向已经开始呈现转变趋势的大背景下,自主品牌车企要有这样的危机感。整车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车企在正向研发和产品规划上必须要有前瞻性,必须要针对未来的市场趋势提前进行技术研究和储备,这对于在产品、技术、管理上与外资品牌有着全面差距的自主品牌来说,要求更为紧迫。自主品牌与外资品牌的竞争如同龟兔赛跑,乌龟可以在兔子打瞌睡犯错误的时候取得一些优势。但乌龟毕竟是乌龟,不能总是指望靠兔子打瞌睡犯错误来“捡便宜”。早点投入,让自己尽快能进化得和兔子跑得一样快,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注微信号:12缸汽车(kf12gang)看更多猛文。

吕一星
12缸普通会员
作者的其他文章
    我要评论
    (温馨提示:登陆后才可以发表留言,您要先登录。) 发表评论
    >> 更多评论0
    大家都爱看
    相关阅读

    微信扫一扫12缸
    超过百万粉丝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