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2000万辆车被召回,竟然都是因为它?

2017/7/8 9:04:36文章来源:12缸汽车编辑:王小夕浏览:
7月5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执法督查司就高田气囊气体发生器破裂问题集体约谈大众、通用、奔驰公司,并通报缺陷问题调查情况,要求相关企业尽快采取相应措施



7月5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执法督查司就高田气囊气体发生器破裂问题集体约谈大众、通用、奔驰公司,并通报缺陷问题调查情况,要求相关企业尽快采取相应措施,履行缺陷召回法律义务,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而在6月26日,日本安全气囊生产商高田公司就因为汽车世上最大的召回丑闻,涉及一亿安全气囊,可能面临高达100亿美元的赔偿要求,分别在日本和美国向法院申请破产。同时高田还表明将把自己的关键资产卖给美国Key Safety Systems (简称KSS)公司。


那么这世上最大的召回丑闻缘何而起?又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如此不可收拾的呢?就让缸哥来简单总结一下吧。



救人的气囊成“杀人凶器”


高田从打造降落伞伞绳进入市场,很快便注意到了汽车安全带生意。在1988年,高田开始生产汽车用安全气囊,并在2014年享有世界上20%的市场份额。本田作为其股东之一也是其最大客户。



据调查报道称,高田气囊事故隐患可能从2003年左右便首露端倪。而罪魁祸首就是安全气囊内的气体发生器。大家知道在事故碰撞后发生的0.04秒左右安全气囊便会充气完成来保护乘员在车内激烈碰撞。而气体发生装置的“可控爆炸”便是最重要的一环。



高田使用了硝酸铵作为反应物质却没有准备干燥剂。而硝酸铵在高温、潮湿环境下会分解、变化,从而使爆炸过度造成内部金属碎片飞出形成破片伤人甚至杀人的结果。



从2013年4、5月间,所有安装了高田墨西哥工厂生产的气体发生器的安全气囊涉及月360万辆车被各个品牌申请召回。2014年11月,宝马宣布将把所有之前与墨西哥高田工厂签订的订单转向高田德国。


而且由于高田控股对旗下质检部门的管理不善,有缺陷气囊涉及的车型名单无法快速整理,让召回工作举步维艰。


在2014年6月,作为向美国高速安全局开始调查的回应,宝马,克莱斯勒,福特,本田,马自达,日产,丰田共同宣布因为高田气囊将召回300万辆各式车型。



就在召回工作紧锣密鼓展开之际,2014年7月,一位马来西亚孕妇所驾驶的2003款本田City在事故中气囊弹出,蹦出金属碎片击中颈部身亡。


2014年11月,美国高速公路安全局要求高田展开全国召回,涉及在美10家汽车企业和数十万车型。


在2015年5月份,高田气囊事件便已经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车辆召回活动,约有4000万辆车,12个品牌受到波及。而这个数目还一路蹿升至5300万辆。



2016年5月,随着美国高速安全局调查加深,进一步公布额外还需3500至4000万安全气囊需要召回。结合之前,有将近9000多万安全气囊带有缺陷便已经出货。


甚至在2016年8月,德克萨斯一辆运送高田气囊的卡车发生碰撞后所载货物爆炸,波及一件居民宅并使屋内妇女丧生。



接着进入17年1月,美国起诉了高田三位前执行官,判罚他们有罪,并处以10亿美元的罚款。


此时,故障的高田气囊发生器已经与全球范围内16起死亡事故,180起受伤事故直接相关。



截至2016年底,因为气囊门涉及召回的企业有:讴歌、奥迪、宝马、凯迪拉克、雪佛兰、克莱斯勒、戴姆勒商用车、戴姆勒厢式车、道奇/公羊、法拉利、菲斯克、福特、GMC、本田、英菲尼迪、捷豹、吉普、兰德路虎、雷克萨斯、林肯、马自达、迈凯伦、梅赛德斯奔驰、水星(福特高端品牌)、三菱、日产、庞蒂亚克、萨博、土星、Scion、斯巴鲁、特斯拉、丰田、大众。




高田气囊国内召回


高田的气囊产品不仅大规模影响了国际市场,对中国国内也形成了极大的打击。


2016年全年召回车辆超过1000万辆,其中因气囊和安全带问题共计召回64次,达到643.02万辆汽车,占2016年我国汽车产品各总成召回数量的57%,超过半数。



而在国内,高田气囊气体发生器破裂问题在中国共涉及37家汽车生产者,涉及车辆2000余万辆。


已宣布召回的24家生产者实施召回102次,涉及车型97个,数量达到1059万辆;另有5家生产者近期将向质检总局备案召回计划,涉及车辆126万辆。


而本次被约谈的大众、通用、奔驰3个品牌8个生产者,仅提出召回小批量车辆用于试验分析,并未提出有效召回措施。



随着质检总局的约谈和督促,相信这三家车企会尽快推出相应调查,确立召回范围,统筹召回计划并实时通知相应消费者。



结语


高田气囊事件引起的事故、混乱、影响都深深值得人们反思。


相信作为一家汽车安全企业,最初使用硝酸铵为气体发生器时就会有工程师内部提醒反应物可能过于活跃。而在市场上大量使用后,车企在调查各类汽车事故中应该就有所发现气囊爆破带来的次生事故。开始召回后并没有一步到位辨别出所有需要召回的发生器,而是由于资料缺失一步一步方能调查出内容。


这当中的每一个点都值得其他市场规则制定者、汽车安全相关企业、甚至是汽车行业第一线工作人员的警惕和反思。道理其实大家都懂,保障车内人安全的装置本身就有安全隐患,那还怎么阻止事故发生带来的伤害呢?也提醒每一位相关品牌车主,自觉上网检查自己车辆VIN码是否处于被召回名单,尽快检查,及早修复,免除后患。


关注微信号:12缸汽车(kf12gang)看更多猛文。

YuanGS
12缸普通会员
作者的其他文章
    我要评论
    (温馨提示:登陆后才可以发表留言,您要先登录。) 发表评论
    >> 更多评论0
    大家都爱看
    相关阅读

    微信扫一扫12缸
    超过百万粉丝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