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成熟市场,为何美国只有22个品牌,中国却五花八门?

2019/9/2 14:30:05文章来源:编辑:姚嘉楠浏览: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自中国汽车市场井喷以后,加入到国内市场的外资品牌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国内自主的新兴品牌也在成倍数增多。尤其是电动市场壮大后,各自新势力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头来。虽选择性更多了,但也同样让不少人纠结得脑壳疼。而反观比我们更早发展整体更成熟的美国市场,同样是年销量千万级的超大规模,同样是SUV车型的天堂,但他们现存的汽车品牌数量却和国内迥然不同。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自中国汽车市场井喷以后,加入到国内市场的外资品牌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国内自主的新兴品牌也在成倍数增多。尤其是电动市场壮大后,各自新势力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头来。虽选择性更多了,但也同样让不少人纠结得脑壳疼。而反观比我们更早发展整体更成熟的美国市场,同样是年销量千万级的超大规模,同样是SUV车型的天堂,但他们现存的汽车品牌数量却和国内迥然不同。


2018年,美国汽车市场一共卖出了1727.4万辆新车(乘用车+轻卡,包含SUV及皮卡)。但在这些销量当中,仅通用、福特、FCA、丰田、本田、日产、起亚、现代、斯巴鲁这9个品牌,就拿下了87.5%的市场份额。再加上后面12名相对冷门的汽车品牌,整个市场份额则直接占到了99.9%!


alt


这意味着什么?剩余0.1%的市场份额里,除了劳斯劳斯、宾利、法拉利、兰博基尼等这样的奢侈品牌以外,几乎再找不到其他任何品牌的影子!同样的是两个成熟的市场,为何美国和中国的差异会如此之大呢?


鱼龙混杂的中国汽车生态圈

 

答案其实很显然,美国属于最早一批发展汽车工业的大国,其产业早已趋于真正的成熟;而我国虽然发展迅猛,但终究还是个“发展中国家”。


而汽车作为一个巨大的工业、商业项目,自然少不了海外投资者的目光。自上海大众带头走入国内后,看到了商机的车企们纷纷加入,也一定程度的促进了国内自主汽车工业的发展。


alt


但即便是做生意,不同头脑的人其手段也不尽相同,有的人靠的是稳扎稳打的研究核心技术,而有的则靠投机取巧的讨好消费者。但随着市场的成熟、政策的发酵,前后两者的差异则会越来越大。


汽车界并不会求同存异


周总理曾用一纸求同存异的原则,为新中国带来了可贵的发展时机。但商场却不同于政场,求同存异在汽车界并不可通。2008年,国内一共卖出了676万辆新车,其中前十的品牌就有356.4万辆,占比52.7%。剩余的几十号品牌,占了47.4%。2018年,国内新车销量飙至2234万辆,前十却占了1682万辆,占比58.3%。其余的则只占了41.7%!


alt

 

这说明了什么?汽车产业在高速发展,品牌虽然越来越多,但品牌消费却没有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是凝聚力越来越强增强!大家选择的统一性也越来越高,照此发展下去,汽车这块大饼,只会被那几个具有真实力的大品牌慢慢吞食!

 

今年上半年,众泰10款车型加在一起,总销量只有7.34万台。东南汽车销量,在今年第一季度同比下滑75.6%华泰汽车去年上半年只卖出去2.89万辆车。长丰猎豹去年销量目标20万台,实际只卖出去了8.6万台。等等此类。

 

alt


让人不禁想起前不久在全球汽车产业创新大会上,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谭本宏说的这么一句话:“一半中国汽车品牌将在很快一段时间不复存在,新势力造车也会面临很大的压力。”对此,他还补充道:“中国汽车产业已经进入全面的淘汰期,强者越来越强,弱者压力越来越大。”

 

alt


对于这个观点,其实达尔文在几个世纪前也曾表过态:“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过少的选择会单调吗?

 

不可置否的是,即便大环境给冷门品牌带来了不少压力,但追求个性选择小众车型的人依然不在少数。那么如果未来中国车界会被“压榨”成美国那样,在选车性上会不会显得有点单调呢?其实不会。美国虽然只有22个主流品牌,却撑起一个年销量1700多万台的成熟汽车市场。品牌不在于多,而在于每个品牌都能做出自我,能做得够细。


alt


就像国内的大众、本田、丰田等品牌,虽然只有一个品牌,但却可以衍生出各个领域的车型,从电动车、微型车、旅行车到大型SUV或皮卡,一个品牌就足以满足各类不同的个性追求。主流的人选择雅阁,那么追求个性的你完全可以选择杰德或者歌诗图。

 

何况,在2020年解除合资限制政策以后,同一个品牌也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姊妹车型,届时选择的丰富性或许不会亚于当下。


关注微信号:12缸汽车(kf12gang)看更多猛文。

唐鹏霏
12缸编辑
作者的其他文章
    我要评论
    (温馨提示:登陆后才可以发表留言,您要先登录。) 发表评论
    >> 更多评论0
    大家都爱看
    相关阅读

    微信扫一扫12缸
    超过百万粉丝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