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8风波:长城为何如此寡助?

2014/5/13 17:37:10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出品:汽车圈编辑:曲轴浏览: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长城无论销量还是利润一直快速增长,更是券商们的“宠儿”,那时候,魏建军并不需要朋友。外界的是非功过,他并不看重。在他看来,成功,才是最重要的评价指标。

恐怕只有在这个时候,魏建军(长城汽车董事长)才会意识到从未有过的孤单。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长城无论销量还是利润一直快速增长,更是券商们的“宠儿”,那时候,魏建军并不需要朋友。外界的是非功过,他并不看重。在他看来,成功,才是最重要的评价指标。

他确实也做到了。去年,长城汽车销量75.4万辆,同比增21%,成为唯一跻身销量排名前十的自主品牌车企。实现净利润82亿元,同比增长44%;营业收入568亿元,同比增长32%;利润总额99亿元,同比增长45%。

这样的销量和利润增幅,不仅让其他自主品牌车企艳羡,就连很多合资公司也望尘莫及。无怪乎去年曾有分析机构称,长城将超过法拉利,成为利润率最高的汽车企业。



然而,在券商和投资机构纷纷追捧长城的同时,在媒体舆论和消费者口碑方面,却呈现出一个完全不一样的长城??这是一个封闭的、不愿意跟外界沟通的企业,是一个对员工和供应商极为苛刻、一切唯利润至上的企业,也是一个产品出了问题不积极解决的企业……

因此,在5月8日长城宣布因产品品质达不到标准,决定暂停H8的销售后,舆论瞬间哗然,大家对于长城给出的理由持普遍怀疑态度,甚至有媒体猜测,哈弗H8此次推迟的真正原因是因为该车型涉及“抄袭”奔驰相关产品,并称奔驰已经向长城汽车发出传票。尽管这一说法毫无依据,但还是导致了长城汽车A股和H股的股价大跌,一天之内市值蒸发168亿港币。

这些天来,关于长城的报道很多,然而,却没有人站出来为长城叫屈。在各大车主论坛上,消费者也同样在质疑长城。如果相同的情况发生在吉利、奇瑞和比亚迪,一定会有人站出来鼓掌??哪怕不赚钱甚至赔钱,也要把产品做好,这难道不正是自主品牌最需要的精神吗?

作为一个民营企业,长城与吉利、比亚迪有着截然不同的企业个性。至少从目前的情况看,吉利已经基本完成了从“一个人的企业”到“国际化公司”的转变,李书福同志聘请了一大批优秀的国际化管理团队,并勇于放权。曾有业内人士笑言:“吉利堪比孟尝君,门客至少三千。”

而长城,则是绝对的“长官意志”,从部队出身的魏建军说一不二,在企业内部也实施半军事化管理,过于严苛的管理制度,使得长城被当地人称之为“保定第二监狱”,人才流失率非常高,在职的很多员工都敢怒不敢言。员工没有向心力和荣誉感,应验了那句“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第二,从媒体关系上来看,曾有业内人士指出:“媒体对于长城的声讨,主要是因为长城的‘零广告’战略。”果真如此吗?事实上,“零广告”背后,是长城一直以来拒绝跟媒体沟通的一个表现而已。魏建军曾认为,只要把产品做好了,好产品自己会说话,这是他笃信的营销法则。然而,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魏建军的做法是否有些过于“超前”了?

第三,从客户忠诚度来看,的确,从去年开始,长城开始逐渐重视客户关系以及消费者的口碑。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期不重视售后的结果就是,长城并没有自己的“铁粉”,当然,没有“铁粉”的另一个原因是作为一个年销近80万辆的企业,长城并没有拿得出手的技术。甚至可以说,长城的利润率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长城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比例比较少。

相比之下,无论是吉利还是奇瑞都有“铁粉”,特别是比亚迪,有不少“迪粉”。这些人不是水军,不是“五毛”,甚至有很多是科技迷、技术控,这些人对于比亚迪拥有的技术、强项如数家珍,特别是电池和电动车技术。

这正是长城目前亟需补齐的短板。有缺点并不可怕,怕的是把自己的缺点当优点,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事实上,笔者也非常认同魏建军“把产品做好”的执着和专注,但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光有执着和专注是远远不够的,毕竟,汽车是一个非常长的产业链,每一个环节都丝丝相扣,缺一不可。而且,“把产品做好”与处理好员工、消费者、供应商和媒体的关系其实并不矛盾,而且是相辅相成的。

失道,所以寡助。那么,从这里跌倒,长城还能从这里爬起来吗?


关注微信号:12缸汽车(kf12gang)看更多猛文。

黄少华
12缸普通会员
作者的其他文章
    我要评论
    (温馨提示:登陆后才可以发表留言,您要先登录。) 发表评论
    >> 更多评论1
    大家都爱看
    相关阅读

    微信扫一扫12缸
    超过百万粉丝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