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车马费发不了财,别把自己廉价卖!

2014/9/10 1:20:14文章来源:汽车经济杂志编辑:发动机浏览:
说说活动的“请”与“不请”和“去”与“不去”


说说活动的“请”与“不请”和“去”与“不去”



张久


最近,遇到两三件不大不小的事情让我动了为此写点啥的念头。


其实要写的这种事情在车企与媒体之间时常会发生,至少在汽车媒体人之间还会时不时私下议论一番,但又很少会摆到桌面上谈,却又会直接影响车企与媒体人之间的关系。久而久之还会影响整个行业风气。


第一件事情是当我前些日子写的一篇《从“声明”之后看车企与媒体之间的关系》不停地被各个网站转发的同时,竟也有同行将此文专门转发给车企。其实那篇稿子只是当时我看到某车企针对“投诉反应”的一封公开信发表后、各方的再次反应后、我的一时反应而已。我记得那篇文章没有批评任何人,只是提出了许多问号,问今天车企与媒体人之间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的诡异关系及事情?但我并没有自问自答任何问题,之所以仅提出了问题就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正说明这些问题其实就是“皇帝的新衣”明摆着,却一直没人挑明而已。而我却扮演了那个说出问题的“小孩”。当然车企给“小孩”的脸色,就是立马不再“请”你参加他们的活动了。不过面对这一次没“请”我倒暗自高兴。你想想中秋节放假期间要放弃与家人团聚,而往返飞两天去闷热难耐的城市看个莫名其妙的演唱会,你会去吗?平时又没给过你广告,你却屁颠屁颠跑去为他们刷屏,值得吗?


第二件事情是最近某天我正在某地参加某个车企活动时某位同行打来电话说:“他们(指做活动的车企)为什么不请我,而请了我们这里的xx?……”我当即对这位同行说:“别急,待我帮你了解一下情况再说。”那位同行又说:“他们还不接我电话。”接着我放下手机便与当时恰巧在身边的车企活动负责人说了这件事。那位车企负责人告诉我:“我每天不知道要接多少电话,有时候对一些较陌生的号码一忙也就不接了,这是我的不该。但是这次活动他们那个地区原本是没安排请人来的。而xx来,也是她自己提出来的,因为太熟悉而不得不临时加上的。其实下一个活动还真是请了他们。”这位厂家活动负责人随后还与那位媒体人进行了沟通,事情便告一个段落。但对于类似的事情是不是常有发生呢?其实这种一次、两次不被请的事情,哪个媒体人也都可能遇到过。当然像我这种自认清高的人是肯定不会打电话去问活动方的,我也只能看淡,或进一步做强自己,再或就是拼命宣传他们的对手。不过我还是赞成如果能在适当的时机,用适当的方法,双方有所沟通比较好,否则车企还蒙在鼓里时,就可能已经躺着中枪或让彼此关系恶性循环下去了。


第三件事情也是发生在最近,就是中秋前夜我收到一条短信:“张老师,对不起,我一直以为你很忙,而没见到你参加我们的活动,刚问同事,不知是哪个环节的疏忽,竟然是最近几次都没邀请!这也怪我疏忽了!我已经告知同事改正!接下来我们一系列活动您如有空,诚挚邀请您参加!顺祝您及家人中秋快乐!”(请注意这里咋就用了好几个惊叹号啊)这是一位非常熟悉的合资车企中方高管发来的短信。确实是他所在的车企有几次媒体活动没有请我参加了。当我在其它媒体报道中看到有些图片和文章时,也曾经想过:这照片如果是我去拍肯定会不一样;这文章明明就是邮箱里通稿的压缩嘛。同时我也检讨过自己:是不是之前参加这家车企竞争对手活动时,把照片和文章弄得太好,而让这边生气了。可转念一想:他们根本不至于如此小气。再者谁都明白敬业的人无论参加谁的活动,只要去了就会尽可能把事情做好,绝不会只是去拿过“信封”,用手机发个空洞的微博、微信,或回去发个“豆腐干”了事。不过这位高管几次没看见我参加活动,误以为是我太忙没来,这也怪我没有及时与他沟通。而对我来说可喜的是遇到了这样心细并且认可我的高管。试问有这样尊重你的高管,你为他们干活还能不竭尽全力吗?!


以上说的这种关于车企活动的“请”与“不请”和“去”与“不去”的现象,其实还有许多许多,甚至有些人和事确实充满了奇葩和诡异。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有很多。比如你所在的媒体不在北上广深,也可能不会请你。还比如在某些车企公关人或代理公司那里也有固定的媒体人座次,这个座次有时候就是用来欺骗领导的,甚至更是糊弄老外的,包括蒙甲方的:你看我们请了多少多少国字号,甚至是“全球”或“宇宙”的媒体,来了多少多少大媒体的大腕。至于活动完了的效果如何?好文章、好照片在哪?那又是另外一件事了。在甲方那里反正发300字和发1000字的稿子都是一样一样的。还比如车企负责邀请工作的人其个人喜好也会起决定作用。当然也有的车企公关,包括公关公司还就喜欢参与媒体人之间的派系之争,以借此显示他们的存在,或自觉不自觉地在扮演搞小圈子挑事的角色。个别人甚至就是一个傲字了得,仿佛在豪华品牌公司工作,还有个英文名字就高其它国人一等了。殊不知你那个品牌的外国老板都是干了今天没明天的,你又跟着牛什么?还是那句话,你所在的品牌牛,真的不等于就是你牛。圈子就这么大,当心再跳槽都没人要你。


另外现在叫个媒体就开了汽车版块,开了就梦想着汽车广告会成为创收的新增长点。其实这也就是一个梦,或许是他们那个媒体下一任领导都不一定能实现的梦。现在包括一些新入行的媒体人也都在为这个梦瞎忙。也有些传统媒体广告份额日益下滑后,主编们更是想方设法要在活动中露脸。除此之外还要“组团”走进。其实面对这些因为经营压力而“技术变形”的媒体人,厂家也有人与我说过:很烦。不让“走进”吧,圈子虽小,也是“众”怒难犯,让他们“走进”吧,还真没有几个是能写出东西的主。结果也就是你忽悠我,我糊弄你而已,哪有那么多广告给他们?!其实即使给点也养活不了那么多的人。

……


厂家的“请”与“不请”,除前述的例子之外,还有更多原因,这里就不再赘述。


我相信对“请”与“不请”特别在意的媒体人,其最多原因还是为了工作,在强大的经营压力之下,也只有把被“请”当成混个脸熟或找车企领导当面拉广告的一根救命稻草。当然也不乏有个别媒体人已经把“赶场子”当成了主要灰色收入的来源,甚至是生活方式之一。究其祸根既有车马费诱惑,也有好面子问题。从经济上讲有人一天赶两个场子,就可能拿到千元以上的车马费,也有人认为天天都在赶场子,尤其是赶豪华品牌的场子,是一个很有面子的生活方式,至少证明自己与厂家关系如何如何。其实这里刻薄点说,这也会“上瘾”。除了让领导给你调离,否则还真不好戒。于是你便可以看到在极个别主编的微博、微信中几乎就是参加活动的流水账,原创文章却几乎没有,包括其所在媒体的广告份额也在江河日下。最终结果就是上上下下都对其意见大得很。显然在外“装”过之后,回到报社却是在数字的压力下度日如年。有木有?呵呵。


做为过来人我这里也善意的给同行,特别是刚入行的年轻人提个醒:靠车马费永远发不了财,这么廉价就把自己卖出去了,总有一天你自己也会觉得自己很不值。尤其是当下你一不小心拿的车马费,或用公家版面换公关公司小钱发软文,够了一定数量就有可能“进去”。还有那些用两三天时间在路上,去赶一两个小时的活动,或去配合活动公司为跨国品牌发个空洞的微博、微信,来一起忽悠中国消费者。或帮乙方去骗甲方的钱。再或甲乙方一起骗外国老板钱,然后就去泡吧、泡脚、泡妞的人。你对不起自己的职业生涯,也对不起家人,还对不起你所在的媒体。尤其应该鄙视的就是那种豪华到了不讲人情味的品牌,你再怎么为他刷屏,他也可能认为你贱,也根本就没有可能给你那个不大不小的媒体投放广告,包括安排你出国,当然你如果媒体不行,笔杆子也不行,长得帅或漂亮或许也行。但是仔细想想:值吗?所以有那时间和精力你还不如去为务实接地气,又讲情义的品牌多干点“活”。所以说有些活动他们“请”与“不请”是一种态度,你“去”与“不去”也是一种态度。包括“去”了又该如何做?你还真得掂量掂量孰轻孰重。


大家如果需要买车、或者买车遇到什么疑问和问题,请订阅车早茶(微信号chezaocha)的微信公众号:chezaocha ←长按可复制,我们每天会免费给大家随时解答买车或者用车的问题。


关注微信号:12缸汽车(kf12gang)看更多猛文。

张久
12缸普通会员
作者的其他文章
    我要评论
    (温馨提示:登陆后才可以发表留言,您要先登录。) 发表评论
    >> 更多评论0
    大家都爱看
    相关阅读

    微信扫一扫12缸
    超过百万粉丝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