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品牌不是在出口 就在出口的路上

2014/5/20 14:49:38文章来源:中国汽车报编辑:轮子浏览:
根据中汽协最新数据,4月汽车企业出口整车7.81万辆,环比降低8.6%,比上年同期下降12.6%。1~4月,累计出口28.68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9.3%,降幅比1~3月扩大了1.5个百分点。


虽然今年以来,国内汽车市场增速明显放缓,但比起出口市场,国内市场的竞争或许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


进口国关税壁垒、政局动荡、经济波动、人民币升值……越来越多的不可控因素使得汽车企业的出口之路更加曲折。然而,矛盾远非于此,为数不少的在华合资企业近来纷纷发力出口市场,这势必将进一步挤占已经萎缩的海外市场。合资品牌与中国品牌的“争斗”已经从国内升级到国外。

根据中汽协最新数据,4月汽车企业出口整车7.81万辆,环比降低8.6%,比上年同期下降12.6%。1~4月,累计出口28.68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9.3%,降幅比1~3月扩大了1.5个百分点。
 
多数合资企业有出口计划
 
合资品牌选择出口的车型多为经济型车,这与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直接形成正面“冲突”。去年,上汽通用旗下的赛欧品牌出口6.3万辆,占上汽集团出口总量的62%,是合资车企业出口最多的品牌。除了赛欧,本田飞度是合资车出口的另一个标杆,根据中汽协数据,2013年本田在华出口2.4万辆,位列轿车出口第五位。

据统计,不算华晨宝马、一汽-大众等试水小批量出口的品牌,仅上汽通用和本田去年的出口总量就已经占在华轿车出口总量的25%。根据前四个月数据,合资车出口的增长势头已经逐渐显现。

纵观在华合资品牌,可以说,“不是在出口,就是在出口的路上”。

在2011年年底正式启动出口业务后,华晨宝马也尝到了甜头,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小安近期对媒体表示:“已被验证的商业模型要继续完善和创新,出口将成为具有实质意义的业务增长点。”这点可以从华晨宝马富余的产能规划中得以印证。

4月初,大众汽车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苏伟铭透露,未来大众汽车可能采取CKD的形式,把中国合资企业产品以整车或CKD方式出口到东南亚市场。

在北京车展期间,福特汽车总裁穆拉利也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福特所有的工厂都进行了恰当的定位,我们能够从任意一处工厂向全球任何市场供应车辆。”穆拉利的这番话显然是为同期发布的福睿思的出口做铺垫。

北京奔驰则将发动机作为主要输出产品,据悉,北京奔驰去年年底投产的全球首个海外发动机制造工厂,产能达50万台,其中相当一部分国产的发动机将出口海外市场。
 
中国品牌海外建厂提速寻应对良方
 
凭借良好的技术基础和营销网络,一旦合资品牌出口成为潮流,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将会更加艰难。当然,在此之前,中国品牌尚有喘息调整的时间,也就是在中国市场饱和之前。

宝骏作为五菱旗下的自主品牌,在国际化战略中,通过换标成功打入了北非市场。据悉,除了宝骏630,未来宝骏还将有多款车型运用这一模式开拓海外市场。上汽通用五菱总经理沈阳表示:“未来宝骏的出口绝不仅仅是整车出口方式,宝骏正在酝酿技术转让的CKD组装方式。”

已经出口20多个国家的奇瑞汽车,近期也在品牌标识上做起了文章。据悉,奇瑞旗下品牌开瑞出口巴西市场的产品已经换用了全新“Rely”车标,据开瑞内部人士透露,未来海外其他市场也将逐步统一使用全新标识,这将有利于品牌的全球推广。开瑞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李学用表示,未来开瑞的出口目标是要做到奇瑞轿车的水平。

为了进一步拓展南美市场,力帆汽车计划将中国的配套厂引入南美地区,进一步降低成本。据介绍,力帆在智利、秘鲁等地的小排量车型已经和雷诺、雪佛兰等国际一线品牌展开了正面竞争。

不管是加快海外建厂进度,还是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多数中国品牌“走出去”的步伐已经在加快。然而,另一个事实是,常年征战海外的合资品牌对这些手段的运用肯定比中国品牌要娴熟很多,所以,在合资品牌尚未大规模进军出口市场之前,中国品牌应尽早完成海外布局,夯实基础,毕竟海外市场留给中国品牌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关注微信号:12缸汽车(kf12gang)看更多猛文。

陈伟
12缸普通会员
作者的其他文章
    我要评论
    (温馨提示:登陆后才可以发表留言,您要先登录。) 发表评论
    >> 更多评论0
    大家都爱看
    相关阅读

    微信扫一扫12缸
    超过百万粉丝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