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成为10年后屹立不倒的自主车企?

2014/10/21 14:58:36文章来源:新浪汽车编辑:翼子板浏览:
严峻的市场形势和不可逆转的产业兼并重组走向,谁能成为10年后屹立不倒的自主汽车企业呢?

文/王禁


如果真要给自主品牌未来走向做个判断的话,笔者认为10年内自主品牌仍有生存的空间,一旦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和政府补贴,允许车企自由兼并重组、淘汰,10年后中国汽车企业最多只有5家能够存活。




近日有媒体引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的话“今后3到5年内,一半左右的自主品牌将消失”。实际上,近年来随着自主车企转型遇到困难,关于自主品牌生存状态的话题就没有断过,只是此次董扬讲这番话恰逢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连续12个月下滑,显得更为紧迫些。甚至有业内人士去年底公开断言自主品牌已经无活路,三五年后就会消亡。

对此,笔者的态度是既不悲观,也不乐观。如果真要给自主品牌未来走向做个判断的话,笔者认为10年内自主品牌仍有生存的空间,一旦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和政府补贴,允许车企自由兼并重组、淘汰,10年后中国汽车企业最多只有5家能够存活。

笔者的判断并非无的放矢。“自主品牌10年的生存空间”是基于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以数字推断出中国乘用车市场仍将以10%的年均增速再增长10年,再加上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论断中国在2040年左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由于国内市场在着东、西、中部收入的差距,人均GDP越低的省份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越高,中国在迈向中等发达国家的过程中仍有较大的中低端乘用车消费需求,给了自主品牌灵活的生存空间。

而“10年后中国汽车企业最多只有5家能够存活”却是基于全球汽车制造和品牌大国的发展轨迹,但凡这样的国家自主汽车没有少于50%的比例甚至有的国家更多,而汽车企业也就3至5家左右。

翻开美国汽车发展史,昔日美国100多家汽车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市场淘汰赛,到1965年只剩下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集团,本土品牌汽车占据了90%的份额。而今天的中国汽车市场呢?

一方面,中国本土汽车业产销集中度不高,2014年前三季度国内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累计429.35万辆,市场占有率仍旧下降,由去年同期的33.7%降至32.7%。与此同时,前三季度销量排名前三的长安汽车(14.55,-0.29,-1.95%)、长城汽车(30.64,-0.64,-2.05%)、奇瑞汽车分别销售52.3万辆、41.7万辆、31.94万辆,三家销量加起来为156.62万辆,占比不足中国品牌乘用车总销量的30%;另一方面,中国本土汽车业散乱差的局面并没有改观,中国各地具有生产资质的整车生产企业现如今仍有100多家,不少厂家年销量仅为几千辆、几百辆,有的甚至为“零”销量。

与此同时,当前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还面临着三个严峻的现实:一是节能汽车补贴政策抬高和更多的中国城市限牌,加上中国车市有随时变冷的可能性,自主乘用车企业抗风险能力差;二是合资品牌开始产品下探、价位下移,特别合资企业推出的自主品牌挟品牌产品之威,传统的自主乘用车企业二三级市场正在被蚕食;三是自主乘用车企业之间“内斗”严重,推出相似的车型互相瞄准对方,看到一个地区有空档就大打价格战。

严峻的市场形势和不可逆转的产业兼并重组走向,谁能成为10年后屹立不倒的自主汽车企业呢?笔者认为只有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自主汽车企业才能生存下来。

首先,自主车企要有雄厚的资金与技术,善于资源整合。

当前,国有四大汽车集团依靠合资企业普遍坐拥雄厚的财力和技术储备,但真正将资源整合好为自主所用的却只有东风集团与上汽集团(17.35,-0.27,-1.53%)。民营企业当中吉利汽车通过收购沃尔沃汽车和澳大利亚DSI变速箱公司,具备资源整合和品牌提升的基础。

其次,自主车企管理层要能快速决策,谋局长远。

与国外汽车企业动辄上百年的造车经历相比,自主汽车在传统汽车核心技术上短期内难以赶上国外品牌,现阶段我们仍然需要合资,但不是过去那种失败的“市场换技术”方式。我们要借鉴韩国车企合资模式,一是外方转让或带来先进技术只是换取市场准入机会的一个筹码;二是合资公司不挂外方商标,中方与外方共同开发合资车型,并出口到海外。

以现代汽车为代表的韩国汽车业之所以能够坚持自主开发、自主建设、自主生产、自主销售的发展思路,与其作为民营企业一把手能够快速决策、谋局长远密不可分。

在中国并不缺杀伐决断的民营汽车企业家,李书福及时出手收购沃尔沃、王传福坚持电动汽车发展方向不动摇、魏建军专注打造SUV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政策的天平却始终偏向于国有车企,全球知名车企合资对象几乎都是国有车企,民营车企根本谈不上通过合资合作获取先进技术。

再次,自主车企产品要打有品质的价格战,以价换量,以量换量。

提起自主品牌,多数人都会想起过去生产的汽车技术含量低,设计未走出模仿,品质上难有保障等。即使是现在诸如长安汽车、东风风神、奇瑞汽车等加大自主研发投入,不断强化产品质量,也难以消费者固有的印象,再加上至今仍有一些自主品牌车企延续过去“低质低价”的发展模式,无形中一些“害群之马”拉低了自主品牌的整体形象。

翻开美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从上世纪20年代的100多家品牌和企业,最终整合成今天的“三大”,除了技术创新、扩大规模之外,最为有效的市场竞争手段就是打“价格战”。当前,自主品牌在技术和品牌不如外资品牌的情况下,我们拿什么来参与市场竞争呢?笔者认为,依然是价格,是高性价比,有雄厚财力的自主品牌哪怕是亏本卖车,也要将产品质量做上去,积累用户、培养用户,然后如韩国汽车一样产品线由低到高逐级发展,品牌价值在渐进中提升。

诚如东风风神总经理李春荣[微博]所说,自主品牌汽车研发要经过三波才能够练成一身功夫,这需要15年历史以上时间,质量卓越,规模和收益才能达到行业平均水平。他提出的“QCD”(Q质量,C成本,D交付期)理论,将质量放在第一位,在产品满足质量和交货期两个要求后,才有资格谈成本,谈收益。

笔者认为,在当前的汽车市场格局下,自主车企发展只会“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没有雄厚资金和技术实力的自主品牌面对日益残酷的“价格战”和“品质战”,只会慢慢边缘化,最终消亡。

(本文作者介绍:汽车财经媒体人,源于报社,心向网络,回归本心。)


买车用车不想被忽悠,就请关注12缸微信订阅号:kf12gang←长按可复制。众多民间高手每天免费为您回答选车用车提问。


关注微信号:12缸汽车(kf12gang)看更多猛文。

王禁
12缸普通会员
作者的其他文章
    我要评论
    (温馨提示:登陆后才可以发表留言,您要先登录。) 发表评论
    >> 更多评论0
    大家都爱看
    相关阅读

    微信扫一扫12缸
    超过百万粉丝在关注